近年來,房價高高在上,但收入卻不見增長,不少想買房的民眾受限預算,開始轉買「小宅」產品,導致民眾購屋面積有縮水趨勢。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統計資料,去年六都平均購屋總價微幅提高0.1%,但購置住宅面積卻下滑了4.2%,平均每人減少了2坪,顯見民眾購屋力雖看似沒有變化,實質能取得的住宅面積反而縮水。
六都民眾實質購買力下降 住宅面積皆縮水
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購置住宅貸款資料,以20至70歲新增房貸為基礎,統計2018至2019年六都購置住宅的鑑估值與建物面積。統計顯示,六都平均總價的部分,以台南市增加4.9%最多,而減少最多的則是台中市,減幅2.5%;整體而言,六都總價雖各有增減,但除台南市變化較大之外,其餘起伏都介於上下2.5%之內。
但在購置住宅面積的部分,就完全呈現一面倒的減少格局。其中,以桃園市面積縮水6.8%最多,台中市縮水1.7%最少;整體而言,六都購置住宅平均面積較2018年減少4.2%,平均每人減少了2坪。這種「小了面積,價格不變」的現象,因表面所能負擔的總價變化不大,因此消費者通常會較無感,但實際付出的單價卻會較高些。
買房民眾受限預算 六都小宅產品大行其道
而造成這種「小了面積,價格不變」的現象,主因是近年買房的民眾受限預算,開始轉買小宅產品。小宅一般指25坪以下產品,若扣除公設大概只剩20坪左右,空間並不大,但因「低總價」特性,受不少購屋民眾青睞,為近年購屋市場中的主力商品。根據統計,去年第4季住宅買賣總筆數中,全台25坪以下物件買賣就佔了四成一。
業者分析表示,不少受限於總價、預算考量的小資族選擇小宅做為「人生的第一個家」,小宅可算是人生購屋的階段性產品,因此在買房時需考量轉手性。一般而言,若房子位於捷運店周邊或是工作機會多的辦公商圈、熱鬧商業區,通常需求性高、轉手性也較高,且目前房價仍居高不下,因此小宅仍會是未來房地產市場中的主流產品。
除非提升所得 否則購屋預算仍會停滯不前
儘管購買的住宅面積減少,但要付的總價卻是有增有減,顯示民眾實質置產購買力出現下降。住宅購買力下降的問題牽涉層面太廣,但主要與民眾可支配所得有關,因此除非提升民眾可支配所得,否則民眾購屋總預算仍會牛步不前;而民眾願意提高置產單價,則與住宅品質有關,因此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屋,都算是好事一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