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邊店面近年受到電商及百貨商場夾擊,部分商圈的店面效益降低,店面成交量和價格也受影響。根據台北市實價登錄資料,統計近四年上半年度的店面交易量,最高的是去年,共208件,今年下滑至185件,減幅11.1%;成交單價部分,今年上半年沒有單坪超過300萬元的交易,為2013年以來、7年來首見。
網購衝擊 北市上半年店面交易量縮1成
根據台北市實價登錄資料,綜觀近四年店面交易情況,高價店面多半落在西門町、東區一帶,整體店面交易因2016年房市緊縮,店面置產也隨之縮手,上半年僅153件交易,但隨後市場築底反彈,2017年上升到162件,2018年交易量交易量突破200件,惟今年房市依舊緩步復甦,店面交易量卻逆勢走跌11.1%,落在185件。
業者分析表示,網購的便利性,改變消費者購物型態,此外,餐飲等體驗式消費傾向整合至大型商場,都是讓店面光環減弱的原因,而一線商圈店面屋主仍堅守價格,與買方難達共識;另一方面,近期辦公室、廠房成為市場熱門不動產,且政府力推老屋重建,老屋也成為投資標的,都讓投資人有更多元的選擇,進而影響店面交易的價量表現。
投資報酬率不誘人 單坪300萬元掛零
今年上半年台北市店面成交量下滑,成交價格也大受影響。即便店面交易量大幅縮減的2016年,店面價格仍有每坪390萬元的高價紀錄,且前五名單價全數站上300萬元,2017年則甚至創下每坪496.5萬元高價,2018年每坪依舊有369.9萬元水準,但今年最高價只有279.8萬元,創下2013年以來、單坪300萬元成交掛零的記錄。
業者分析表示,單價300萬元是房仲在評估店面市場景氣之指標,今年上半年台北市沒有單坪300萬元以上的交易,主因是好的物件釋出少,另外總統大選逼近,賣家會等到選後價格比較好再拿出來拋售;另一個原因是價格太高影響投資報酬率,台北市投資報酬率在2%以下,投資人還有其他比較好的投資標地,就不一定要買店面。
台北市店面整體走弱 但各商圈發展不一
今年不動產市場持續回溫,且市場遊資滿溢,店面交易量仍高於2016年及2017年同期,但熱度不如去年,甚至沒有單坪超過300萬元的成交紀錄,整體店面交易走弱的趨勢明顯。但是,台北市並非所有商圈一蹶不振,倘若商圈有其引人入勝之處,如西門町人潮依然豐沛,甚至平均店租超越東區,其店面身價依舊不墜。